天微亮,院角掛著露。我把水燒開,第一泡不催。人到中年最怕急:群聊不停、消息炸、表格追著跑。可茶告訴我——滾也要等它靜,香才出來。
太陽上墻,我把藤椅挪到影里。把手機留在屋里,耳邊只剩風聲。前半生爭來的很多,真正用得上的并不多。你要的不是更多,而是能喘口氣的位子。
午前一陣雨,屋檐被敲得密密的。我續(xù)了第二泡,味道淡下來,卻更順口。很多事也是:急著講清楚,越說越亂;等一等,它自己就過去了。該放的放過,是中年最省力的本領。
下午把舊茶缸翻出來。體檢單、孩子作業(yè)、父母掛號、房貸利率……這些詞每天像石子往心里丟。茶慢慢出味時,我只做三件小事:把背坐直,把氣吐慢,盯著杯里的光。把力氣收回到自己身上。
傍晚起風,爬山虎晃一晃。我喝到微苦,隨后一點甜從舌根回來。這就是日子的脾氣:該苦的苦過,甜才回頭。別怕當下不完美,回甘不會缺席。
天色沉下來,院外腳步擦過。我不抬頭。中年的“通透”,不是對誰都熱情,而是對自己認真:不回應無效的挑釁,不解釋無謂的誤解,不參加消耗的社交。
茶涼了,我再溫一次;能續(xù)的續(xù),不能續(xù)的就空著。許多關系、許多計劃,也是同一個道理。留一點空白,才裝得下安心。
月亮上墻,壺倒扣在案。院子黑起來,心卻沒那么累了。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所謂“活得通透”,不過是學會這幾件小事:給自己一個安靜的角落,給情緒一個緩沖的時間,給生活一個不必馬上回答的權利。其余的,交給夜風,交給一杯慢茶。